令人毛骨悚然的游戲,黑夜微光給人一種心驚肉跳之感,詭異的氣氛和音樂讓人汗毛倒豎!喜歡挑戰冒險的朋友可以試試!
你也許是最后一個幸存者,沒有人了解這里的情況。在無邊無盡的黑暗中,你似乎聽到了一絲不安的聲響,你知道他們在那里,就在某個未知的門后面。面對寧靜假象下隱藏著的瘋狂,你唯一的選擇就是逃離這個恐怖的地方,手電筒發出的微弱光芒,就是你最后的希望。門后隱藏的是生存,還是死亡?神秘的一切,等著你來探索。
視覺表現
以塑造各種恐怖,惡心的怪物(“生化危機”中的喪尸可謂經典)為主題,在視覺效果上狠下功夫,以玩家的視覺為突破口,特意營造一個“惡心,血腥”的恐怖冒險世界來等待玩家的探索。大體上是一種“沖擊感很強”的“超現實視覺表現”,玩家只要在初次接觸后適應了,同類的作品對玩家造成的沖擊應該不大了。(如SCP-087、玩具熊的五夜后宮等等)
氛圍營造
“恐怖冒險類游戲”從字面上就可以了解,這類游戲主要是營造一種“壓抑,窒息”的氛圍,配合“黑暗,混沌”的環境和“詭異,縹緲”的音效對玩家的“心理防線”發起輪番沖擊。盡管都是些界乎于“現實”和“超現實”間的怪物充斥其中,盡管在視覺沖擊上稍遜于“視覺表現類”的“恐怖冒險類游戲”。但莫名的“恐懼”始終“折磨”著玩家的神經;不可言狀的“壓抑”貫穿游戲始終。“背脊發冷,寒意滲膚,頭皮發麻”一直陪伴著玩家,這種滋味可真不好受。要不要“活受罪”呢?由于這類游戲是直接對玩家的內心造成沖擊,很多方面的元素都是制作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考慮的,恐怖感對玩家造成的沖擊可謂“常玩常新,不一而同”,比其“視覺表現類”的作品更為“恐怖”
美式風格
“恐怖冒險類游戲”較為“血腥,壓抑”,線條較粗,這類作品受“基督教”的“善惡”文化影響較深。視覺表現力較強,日本CAPCOM的“生化危機”,“鐘樓系列”和日本KONAMI的“寂靜嶺”系列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不過準確的說,這些日本游戲可以說是日式風格美式風格都有,國際化風格路線都有,說是哪種都可以。
日式風格
“恐怖冒險類游戲”對角色,場景和音樂,音效的刻畫較為細膩,特別是音效方面的表現尤為出色,“未見其影”而“先聞其聲”有“立竿見影”之奇效。這類作品受“佛教”的“因果”文化影響也較大。純和風派的“零ZERO”是當中的佼佼者,不久前發售的SCE作品“尸人”也屬于這類風格。
在這類游戲身上,游戲自身的特點體現得較少,玩家除了在一些選擇支上擁有決定權外,大多數時候是作為整個故事的旁觀者,游戲的交互性是相當薄弱的。雖然有音樂、音效和靜態的畫面烘托氣氛,但游戲的主要進行方式卻和閱讀一本小說沒有什么兩樣,并沒有利用游戲自身的特點來營造恐怖感,所以這類游戲只能看作傳統的懸念小說在游戲領域的延伸,它們是游戲版本的懸念小說。但這類游戲在直接復制懸念小說的恐怖表現手法的同時,也繼承了懸念小說的深度,將這類游戲的內涵推向了難以企及的高峰。這類游戲的愛好者們通常認為,此后主流恐怖游戲的發展方向即在恐怖游戲中增加了視覺恐怖的內容反而是沖淡了以文字為主體的恐怖游戲的內涵。其實恐怖文藝界早有文字恐怖和影像恐怖之間的爭論,它們其實只是體現恐怖感的不同手段而已,應該說各有所長。而且某一媒體用其他媒體的優點體現恐怖感歸根結底還是一種借鑒,是別人的東西而并非自己的,游戲應該發展出用自己的語言營造的恐怖感。
網友評論